2018年系统架构师案例分析试题四
案例背景
某互联网公司计划上线一款新的在线教育平台,具备课程管理、用户管理、支付系统等基本功能。公司希望系统架构能够支持高并发请求,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维护性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,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系统架构。
需求分析
在设计架构之前,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需求:
- 课程管理:用户可以创建、修改和删除课程。
- 用户管理:用户注册、登录、信息修改等功能。
- 支付系统:支持多种支付方式,并能处理支付状态。
- 高并发支持:需要能够承受高并发的请求。
系统架构设计
为了满足上述需求,我们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,具体设计如下:
- 服务划分:
- 用户服务:负责用户的注册、登录、信息管理。
- 课程服务:负责课程的增删改查。
- 支付服务:处理支付相关的逻辑。
-
网关服务:统一入口,负责请求转发和简单的鉴权。
-
数据库设计:
- 使用分库分表的策略,避免单一数据库的性能瓶颈。
-
课程表、用户表和支付表等使用MySQL,考虑到高并发,可以使用Redis进行缓存。
-
异步处理:
-
对于支付和课程购买等操作,建议使用消息队列(如RabbitMQ或Kafka)进行异步处理,避免系统阻塞。
-
负载均衡:
-
利用负载均衡器(如Nginx)将请求均匀分配到各个服务实例上,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。
-
容器化部署:
- 使用Docker将每个微服务容器化,方便部署和管理。
- 使用Kubernetes进行容器编排,方便实现弹性伸缩。
代码示例
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用户服务示例,使用Spring Boot框架构建。
@RestController
@RequestMapping("/api/users")
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{
@Autowired
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;
// 用户注册接口
@PostMapping("/register")
public ResponseEntity<String> register(@RequestBody User user) {
boolean result = userService.register(user);
return result ? ResponseEntity.ok("注册成功") : ResponseEntity.status(HttpStatus.BAD_REQUEST).body("注册失败");
}
// 用户登录接口
@PostMapping("/login")
public ResponseEntity<String> login(@RequestBody LoginRequest loginRequest) {
String token = userService.login(loginRequest);
return token != null ? ResponseEntity.ok(token) : ResponseEntity.status(HttpStatus.UNAUTHORIZED).body("登录失败");
}
}
@Service
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{
@Autowired
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;
// 用户注册
public boolean register(User user) {
// 检查用户是否已经存在
if (userRepository.existsByUsername(user.getUsername())) {
return false;
}
user.setPassword(BCrypt.hashpw(user.getPassword(), BCrypt.gensalt())); // 加密存储密码
userRepository.save(user);
return true;
}
// 用户登录
public String login(LoginRequest loginRequest) {
User user = userRepository.findByUsername(loginRequest.getUsername());
if (user != null && BCrypt.checkpw(loginRequest.getPassword(), user.getPassword())) {
return JwtUtil.generateToken(user); // 生成JWT token
}
return null;
}
}
总结
在这个在线教育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中,我们采用微服务架构,划分了用户、课程和支付等服务模块,同时利用数据库分库分表、缓存等技术应对高并发场景。异步处理和负载均衡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。通过容器化部署,系统能够灵活应对业务需要,达到高可用的目标。